经济,最怕的是老实人学坏
我之前说,金融最怕挤兑,经济最怕抗税,其实,比抗税更可怕的,是——
老实人学坏。
我们可以设想一下,所有人都排着队等车,这个时候,有“人”要是堂而皇之的插队,怎么办?
不管你选择忿忿不平的指责这个插队的人,还是默不作声的用眼神“鄙视”他,我们都认为这个插队的人,应得了一些“成本”(道德上),然后假设他会愧疚。
但有一个问题是,这必须在大家都默认“道德”为基准的社会价值观体系里。
如果不是呢?
一个插队的人,造成了其他部分人的时间成本徒增,在时间=金钱的丛林里,这个插队的人,很有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愧疚,甚至为自己的“果敢”和“忍辱负重”而得意,并得益。(搞不好还嘲笑排队的人太傻)
这在现实场景中有很多例子,比如走后门的觉得脸上倍有面很光荣喜欢吹嘘这个事迹,让没有走后门的误以为是自己无能。
久而久之,老实人心里就要想:为什么我还在这排着队?为什么我孩子不能读这个学校?为什么我二舅没有病床?为什么拍马屁的他成为了我的主管?
于是就产生了分化。一部分老实人,选择躺平了(抗税=停止向外供养)。另一部分老实人战胜了自己,学会了一起去插队(去转移其他人的时间和财富)。
到这里,我们才终于想起来一个问题:
那么监管的人呢?
如果一开始,就有一个人在那里管理排队秩序,那么就不会有人不断插队,老实人也就不会变坏,经济的效率也就不会失速。
所以,监管的存在,是保证社会价值观的“善”,监管的缺失,是激发社会价值观的“恶”。
我之前在视频里举过个例子,是关于电影投资方的,之前他们很多都注册在霍尔果斯,因为那里是税收洼地。
我假设你是一个电影高人,做了一部电影出来,口碑极佳,但因为你是老实的电影高人,所以你的税后利润,是1个小目标。
但如果有另一个电影混混,也同样做了一部电影,把恐怖片拍成了搞笑片,一塌糊涂,但因为他不老实,所以税后利润有1个半小目标。(并花了一点小钱来优化观后感和舆论)
这时高人和混混一起去拉投资,投资人怎么看?
看业绩,混混完胜。投资人的钱也是募来的,也要对各LP有个交代。
劣币挤出了良币,那还从什么良?
于是大家一起霍尔果斯,霍笑了,全国的税收过来了,但税源流出的地方呢?税收损失了。
宏观一并表,损失的远远>笑的。然后产生了“相对赤字”。
什么是“相对赤字”?就是本来是8不是2,相对赤字就是6。
我之前说过,广义财政现金流中,充斥着“相对赤字”。
不仅是现金流,人口流也是一样(比如从总和生育率1.5的地方,挤破脑袋去总和生育率0.5的地方)。
如果一个月工资有10万,是不是看什么商品都特别来劲?因为你知道有足够的尝错成本空间,买错了,下次不买它就是了。
说不定你还会乐善好施。
那如果一个月工资只有3千(我没有贬义的意思),那无非就是在必需品里换口味,比如香菇菜包还是豆沙包。
这就是收入压制了消费的种种可能性。
广义现金流亦是如此。
当广义现金流充斥着“相对赤字”时,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,但奇怪的是收入的相对购买力却是在下降的。(比如房价收入比的扩大)
相对赤字=债务。
持续的相对赤字=利息支出的占比扩大。
于是我们知道,收入“变小”、支出却“变大”了。
也就是说,“赢两次”,在这个场景里,真的被实现了。
有人赢两次,意味着有人输两次。
野村陆挺在最近的一篇演讲里提到——我国现在大概有1.7亿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,他们的平均退休金只有150元/月。
5元/天。
香菇菜包还是豆沙包?
1.7亿,大概就是全国人口的12%了。
但这些老人们并不知道,在号称自己是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口中,他们是“城镇化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”的“空间”本间。
却鲜有人提及他们的“利益缺失”。
我看评论区还有一朵奇葩质疑“野村是什么居心”。
插队的没有成本,喝止别人不要插队的倒反而有了成本。
什么居心?
算一笔账。
如果每个老人的退休金,多发2000元,那么一年就要多支出4万亿,占去年财政收入的20%。
糟糕,确实背不动啊。
但如果“相对赤字”的部分都能够修复呢?
收入宽裕了,先发500元行不行?
如果税收的天平向各级制造业和服务业倾斜,那么他们的孩子在城里或厂里也许有更高的收入,也能适当的补贴老人们的生活呢?
你看,有的人是为欲望苦恼,而有的人是为生存苦恼。
因为,监管缺失了。
在某股市场,很长的一段时间,亦是如此。
机构和上市公司,乃至规则里的个人,主导了这场负和游戏。
插队的,赚得盆满钵满,手法越来越“直接”,因为规则不保护“善,挤出了老实看书要价值投资的各位。
我曾去调研过一家苏南的上市公司,怎么说呢,它的主要“工作”,不是制造什么,就是套现。
机构提的方案,一套一套的。
而机构在小散面前,又紧着一张“诚实可靠活也好”的脸。
大家有没有想过,如果当年许老板真的借壳A股成功了,化了自己债的同时,还把新能源这块弄得更像样子,接着新能源股价的东风,会不会让他的融资游戏能玩到今天?
说不定吧,说穿了
英雄和狗熊,
都TM是人扮的而已。
插队的人,有了筹码,和大家说:排队没用。
广义财政的钱,在部分人有困难的时候,应该定向支出,这时有人又说发钱没用。
这不是“有用和没用”的问题,这是“善不善”的问题,这是应不应该反思“相对赤字”的问题。
听的人不懂,我很肯定,说得人“懂”。
因为他们从双赢中获利,久而久之,竟然变成了,
理所当然。
再扯远一点,美联储的加息悖论也是如此。市场里想要插队的人,笃定的指挥着“这个是鸽”、“现在不鸽,下一次也要鸽”、“美联储真蠢,经济要被他们搞崩”。
而美联储最大的“敌人”,就是这帮自作聪明的人。他们引导着通胀预期,变成现实。本来可以年内完事,变成明年Q1完事,再变成更长。
这里面已经不是“逻辑”导向,而是纯粹的“利益”导向。
但问题只在这些想要插队的人吗?
一样,美联储先想一下自己曾经的监管,带给他们今天如何的期许。
就不要怪之后的老实人变坏,所导致的经济问题(大滞胀到来)。
不管哪一个经济体,当变坏的数量到达一定地步时,它的衰退,就不可避免。
从这个角度看,没有什么人口和人才红利,只有“老实红利”或“善良红利”罢了。
欢迎加入星球(超百本有意思+不能买到的书;日更;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)
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
每天不到1块2-扫下图二维码
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,参考下方——